“香巴佬,味道好,一尝忘不了。”这句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在温州乃至全国的消费者中已是耳熟能详,它的是始创者就是苍南县香巴佬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秉森。 一、藏在深闺人不识 桥墩镇,执浙闽咽喉之地,两省三县之客商来往于此间,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着名的商埠,荟萃各地风味的食品便在此逐渐形成气候,卤制品便是其中之一,经过几百年民间艺厨不断改进,桥墩镇的卤制品业也形成了现在风味独特是食品,因此,桥墩镇的卤制品业具有深厚的民间土壤。 谢秉森的父亲和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厨师,他们继承了祖传的手艺,擅长制作卤制食品。 虽然谢家的卤制品制作工艺堪称一绝,但是由于上代人知识的局限,没有商品经济的意识,所以制作工艺仅在民间流传。直到1995年,年轻的谢秉森继承了祖传的工艺后,局面才发生根本的改观。具有经营头脑和经济意识的谢秉森认为不应该让这种卤制工艺湮没在民间,而应该将卤制工艺推向市场,让社会各界都能品尝到这具有独特风味的卤制品。 1995年,谢秉森父子精心研究家传的卤制工艺,采用真空包装形式将卤制品推向市场,果然,谢家父子研制卤制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顿时成为畅销的食品。由于产品源自农村,土生土长,于是谢总给食品命名“乡巴佬”;后来为了使产品名称更富有诗意及避免让人误会对农民的歧视,谢总决定更名为“香巴佬”,并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商标注册。原来藏在大山深处的食品“明珠”终于绽放夺目的光彩。 二、中国肯德鸡之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世界公认,但是作为一个食品行业,又是脆弱的,美国的一个“肯德鸡”进入中国市场后,以其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完善的连锁经营,如入无人之境,顿时让中国的食品行业黯然失色。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食品,却没有出现象“肯德鸡”这样的企业来?这样的疑问时时纠缠谢总的头脑。 或许年青的心不满足企业目前的现状;或许是在“香巴佬”食品上倾注了太多感情,总希望它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此,年仅三十出头的谢秉森便带领员工做起一个不寻常的梦,他向记者透露,他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要将“香巴佬”做成“中国的肯德鸡”,他向记者分析,“香巴佬”无论在口味,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输“肯德鸡”,为了这个梦想,他不懈的努力着。 三、完善的营销网络 如今,“香巴佬”品牌已经走红大江南北,一些知名的大超市如沃尔玛,家勒福的柜台上也有“香巴佬”一席之地。“香巴佬,味道好,一尝忘不了。”这句顺口溜也深入人心,这一切离不开谢家父子完善的经营手腕。在苍南有许多类似“香巴佬”企业,在对手如林的企业竞争环境里,如何“突围”成为谢总苦思的难题。 为此谢总一方面不断加强产品质量,靠质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样就与市场上不入流的企业拉开档次;另一方面,大力开拓全国市场,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同时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这样与当地的规模企业展开有序的竞争。 在短短的几年内,“香巴佬”的力量迅速崛起,从一家简陋的小作坊,终于向现代规模企业转变。 四、从香巴佬到香不佬 就在谢总父子大力开拓香巴佬市场时,却碰到棘手的问题。1997年在苍南生产“乡吧佬”卤制品企业已经达到30多家,在良莠不齐的经营队伍里,个别不良的企业开始不法经营,经常出现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的行为,违反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虽然苍南县有过整治,但是效果不佳,这时谢总开始思索:是与这些不量企业“与狼共舞”呢?还是尽快走出“怪圈”开辟自己新天地?经过与股东们深思熟虑,权衡利弊,谢总毅然决定,在“香巴佬”品牌基础之上,再推出“香不佬”品牌,含有“美味佳肴,长香不老”之寓意。当然更名初期产品的销量必然会受影响,但是“酒好不怕巷子深”,靠着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香不佬”终于取得消费者的认可。 事后证明,当初的决策是多么的正确。 五、“质量风暴”后的反思 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苍南个别卤制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酸性橙”化工原料。此事在当地乃至在全国引起不小震动,一时全国各地的超市纷纷让苍南卤制品“下课”,各地的经销商也纷纷要求厂家退货。包括“香巴佬”在内的一些合法规模企业也在这次事件中受连累,造成企业停产,苍南整个卤制品行业陷于危机之中。 面对危机,谢总显的冷静,他告诉记者,这是一场“质量风暴”,是一些企业不法经营,惟利是图而酿成的苦果,从短期来看,这场“风暴”对苍南卤制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从长远眼光来看,是有利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确,苍南卤制品业不应该归责央视,更应该从行业自身内部寻找原因。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谢总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整治市场秩序,以此为契机,将一些扮演害群之马的,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在整治中淘汰出局,扶持一批合法的上规模的企业,重新塑造苍南卤制品行业新形象。 不经历风雨,怎么现彩虹。我们祝福经过风暴洗礼后的“香巴佬”梦想成真,长香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