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第一,质量第二,设计第三
调查显示:环保、保健、注重宝宝舒适最大化是目前婴儿服装服饰产品的发展趋势。
全棉产品是市场主导,此外人气较高的还有竹纤维,天然无害的有机材料也是父母们所喜爱的。100%的父母表示材质是否安全可靠是首要考虑因素,在柔软舒适的同时并希望实现防菌防止螨虫、透气、吸汗、保暖等良好功能。其次86%的认为做工质量是否精细也很重要,好的做工也是安全的直接保障。在材质方面,日本与中国的一些优秀国产品牌,如英氏,受到好评。
71%的父母认为设计也很重要,其中包括颜色花纹图案及其他设计细节。中国父母显然有自己的传统喜好:中国孩子大多是仰睡或侧睡的,因此父母们更钟意扣子或衣带在前侧,并希望能加厚腹部的保暖功能,让裤裆部位宽松等。调查还显示,父母们追求“母婴共同的便捷”,例如妈妈能利用婴儿服装裆部的摁扣,顺手顺利而迅速地换尿布,同时不打搅婴儿的睡眠等。
对于颜色和图案,调查显示只有23%的父母们了解浅色服装所用的染料更为安全,而深色会刺激儿童视觉发育的道理。但因为市场通常只有浅色服饰提供,因此父母的消费最终会遵循市场导向。此外,设计式样是否合体,图案是否美观,是否适合宝宝的性别,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为“80后”已经成长为新生儿父母的主体,以时尚消费为主导的中国婴幼儿相关的消费潜力已经被进一步激发,这在婴幼儿服饰消费方面也有所体现。韩国、欧美产品因为在设计上比较有创意,令80后父母趋之若鹜。
中国正处于经济较快的发展期,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都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当前城市家庭的典型结构为4-2-1,这种模式在今后5年还将继续保持,因此全家都会参与婴幼儿相关产品的消费。在价格方面,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每月在儿童服饰方面的消费为300-800元。
中国人有喜欢穿别人家孩子旧衣服的习惯,认为穿旧衣服可以让宝宝分得旧衣主人的健康好运。但调查显示,从别人处获得得旧衣服中,只有1成才真正合用于自家娃娃,原因除了出生季节不符以外,还因为通常很好用的衣服已经被原主人穿得很旧,不适合再转送他人了。因此并不非常影响获得旧衣服转让后的家庭在自家婴幼儿服饰上的实际消费。一句话“该花的钱省不了!”
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各个年龄段的个人服饰持有数量随年龄递增。调查显示,初生0-6个月内的婴儿所持有服装数量约为4-8套(上下装或一件套),可供4-6日替换。而2岁以后平均拥有量是8-12套,可供7-10天替换。
调查还显示,由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在提升,对品牌的消费偏好也在增加。一些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在发生购买行为时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建议和帮助的零售店品牌,其经营的婴幼儿服饰品牌的认知度也势必会有所提高,零售店品牌也将从中获益更多。因此,中国婴幼儿零售店、母婴专卖店和其所经营的服饰品牌的品牌效应在未来2-3年内会逐渐凸显。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