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朋友和我分享了她9岁儿子的“趣事”。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孩子的答题不符合常识,妈妈觉得好气又好笑,就当着孩子的面和姥姥、姥爷说起此事。没想到,孩子听后不干了,气愤又委屈地哭了起来。难道小孩子也要“面子”?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1岁时开始发展自我觉知;2~3岁是发展自我的第一个关键期,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可怕的两岁”;6~12岁是帮助孩子树立正面形象的最佳期;到了青春期,孩子进入自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很相信父母的评价,随意揭短,会破坏孩子对大人的信任。工作实践中发现,以下一些做法和话语最容易伤到孩子的面子。
1、无意义的比较:“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2、翻旧账:“你上学期英语考试才60多分”。
3、责备:“让你不听话非要玩游戏,这么晚了作业还没写完吧?”
4、嘲笑挖苦:“我就知道你总喜欢关键时刻掉链子”。
5、唠叨:“都几点了,磨磨蹭蹭,还不赶快去做作业”。
6、期望过高:“这次期末可别再考砸了”。
7、否定孩子的努力:“还是妈妈帮你吧!”
8、强迫、命令和禁止:“不写完作业就别出去玩”。
9、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看看你,说了多少次了,还是做不好”。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当大人不顾其感受,在外人面前对他们的隐私和趣事品头论足时,孩子会有被“嘲笑”的感觉。时间久了,不仅自尊心受挫,还极有可能演变为“自卑性格”。因此,学会尊重孩子隐私,给他们留面子,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不要以为他们还不懂事而无所顾忌。对于天性比较敏感的孩子,父母更应言行谨慎。如果想与别人谈论自家孩子的私密事儿,比如尿床、考试没通过等,应事先征得孩子同意。
(编辑:华夏婴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