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干燥是发病季节,一些儿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非常严重,对于这种现象怎么制止呢?
对于儿童患者,医生常常只能靠家属描述某些症状,而无法直接判断病情严重性。如咳嗽,其严重程度并不都是靠咳嗽的次数来定的,有时只是一声咳嗽,靠其低沉的音调与患儿咳嗽时的状态就可考虑为下呼吸道感染。虽然间发或频发的轻咳可以是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表现,但经验上,如发热1——2天内家属描述孩子有咳嗽,则常为下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的早期表现。也就是说,发热之初就有咳嗽的,比那些没有咳嗽的孩子更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应向家属强调此点,并安排必要的复诊。
上感可进展,勿认为“误诊”
上感的“并发症”分三类:①局部扩散引起的并发症:引起与上呼吸道相邻组织器官的感染,如眼、耳、口、下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②经过体液扩散引起的并发症,引起远离上呼吸道组织、器官的感染;③免疫相关的损伤,如:风湿热、上感后肾炎等。
要充分理解“上感是百病之源”这句话,并找机会向家属灌输这种思想。避免家属在看到第一天诊断“上感”,第二天称为“支气管炎”,第三天又变成“肺炎”时不解或埋怨医生的“误诊”。
重视患儿精神状态和食欲
书上曾提到,“患儿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比发热的高低和血象的变化更有意义”。笔者有深刻体会,因为临床上曾遇到过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炎诊断为上感而最终死亡的;有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诊断上感而最终死亡的。
应当警惕的是,个别孩子入院时感觉在“睡觉”,实则可能已经昏迷了(如果有护士反映“扎针时孩子反应差”,一定要予以重视)。如果患儿体温在38.5℃以下时精神较好(能逗乐、表情自然、活动有力、面色正常),则往往病状偏轻;否则,即使诊断上感,如精神不好,也应该按重症感染来观察与诊疗。这时诊断最好写:“发热原因待查”而不易单纯写“上呼吸道感染”。
笔者曾遇到过一例发热患儿,病历上只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院不到8小时突然死亡了,受到了家属的质疑。此事的教训是,只有养成良好的工作、思维习惯和诊断书写习惯,才能尽可能减少误诊和纠纷的发生。如诊断时最好写:发热原因待查、咳嗽待查、呕吐待查等,后面可以写上你认为的诊断,最好多写一两个可能性较小但更危险的疾病,这样其实更符合实际。即病情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此提醒医生自己和患者家属:现在的上感或肺炎,只是表现的像上感、肺炎而已。
(编辑: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