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其实无关乎专业性和表现能力,更多的应该是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子相处。
如果你讲的故事孩子不爱听,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讲得不好,而是踩到了下面的几个雷区。
1不要硬拉孩子听故事
记得有一次带小拍去邻居家做客,几个孩子在看动画片,看了半个小时,邻居看时间差不多了要去关电视,孩子们都非常不乐意。
于是邻居跟我商量,能不能让我给孩子们讲个故事,把他们从电视里吸引出来。
尽管我拿出最大的热情喊,“小乖乖们,小莉阿姨来给你们讲故事吧”,但这群平时我的小粉丝们全都没反应,连小拍也没听见一样坐在电视面前不肯动弹。
这个结果其实也是意料之中,听故事本来是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一旦成了打断孩子做别的喜欢事情的筹码,马上就会身价暴跌,甚至还是有些令人扫兴和讨厌的。
孩子和老人有一个相似的地方,生活需要规律和仪式感。
所以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安排在固定的时间,这样孩子到点了就会条件反射,对听故事这件事情充满期待,那么你离一个好的故事妈妈就成功了一半。
我觉得,睡前是亲子阅读的最佳时间,亲密温馨的时光,会让孩子安静下来,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梦乡。
我从小拍大约半岁左右开始,每天睡前都会给她讲故事,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快7年了。如果实在是哪天有事或者出差,拍爸就会接上班,上小学后人家很多时候已经自己看了。
其实不说小拍在这些故事里学到了什么,光是我们母女每晚一起得到的快乐回忆,就足以让我觉得弥足珍贵了。
2不要给孩子总结“道理”
常听小莉讲故事的可能注意到了,我讲国内的绘本并不太多,主要讲的都是国外的经典获奖绘本。
不是说国内的绘本都不好,其中也有很多具有中国禅意和美感的优秀作品。但我发现咱们国家很多绘本都喜欢给孩子总结道理,明明孩子听故事听得正起劲,最后来一句,“孩子们,你们懂得了......的道理了吗?”
可能是习惯了这样的文化熏陶,所以就算读的绘本里没有道理总结,很多妈妈也喜欢在最后说“这个故事告诉了宝宝......道理。”
但不少经典绘本故事都是站在孩子的视角创作的,咱们大人因为受社会阅历的影响,其实理解得或许并不全面。
而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透明的,他们虽然说不出口,但本能地就会从故事里汲取养分。
我一直觉得不要功利地把绘本当成治疗孩子某种毛病的“药”,而应该通过这些美好的故事,把世界的真善美深深地植入他们心中。给孩子抵御丑恶的疫苗,让真诚、善良、勇敢、勤劳在孩子幼小的心中发芽。
我们刻意地讲道理,一方面可能会限制孩子自身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还会引起孩子反感。
毕竟,谁喜欢听个故事还被说教一番呢?
3不要吝啬和孩子互动
在我们脑海里,常常认为亲子阅读的场景是妈妈温柔地讲着故事,孩子乖乖坐在一旁专注地听着。但现实里,大部分孩子可没法那么乖。
比如小拍三四岁的时候,刚刚有了比较完备的语言系统,整天就爱说个不停。我给她讲故事,她就在一边问个不停,我边回答她边讲故事,有时候一个小时也讲不完一本书。
面对孩子的不停发问或者打岔,妈妈们不要以为这是失败的亲子阅读,我恰恰觉得这是很好的状态。
孩子全情投入,并且学会了主动思考故事内容,妈妈们只要多付出一些耐心,孩子一定能从这样的亲子阅读中收获满满。
但与孩子互动时,也记得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大人不停地向孩子发问。
讲到一个地方就问,“宝宝,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看现在有几只小猪?”
当把提问变成了讲故事的常态,孩子很可能会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随时在想怎么回答问题,让听故事不再是有趣的事情,而是变成了一种负担。
我常觉得大人讲故事时也要带着童心,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一起享受探索故事内容的乐趣,孩子听得开心,我们也讲得幸福。
4不要担忧讲重复的故事
孩子有多爱重复,相信每个当妈的都懂。一个动画片看几十遍上百遍,那是常有的事,听故事也是这样,哪一个故事不要听得倒背如流才能放下。
(编辑:华夏婴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