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含有高蛋白质,并且一些活性乳酸菌还可以当做保健品,乳汁品营养价值不可估量。
而新快报记者经过连日的调查对比也发现,品牌商在宣传含乳饮料的时候,多以“牛奶”、“营养升级”、“保护身体”等为宣传口号,而实际上,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其营养价值有夸大成分,并向记者强调,“含乳饮料只是饮料,非营养品,不能以营养价值衡量。”
混淆1:蛋白质含量 含乳饮料普遍仅为1克
新快报记者昨日以市面上几款主流的含乳饮料做对比,其中包括娃哈哈的营养快线、美汁源的果粒奶优、蒙牛的酸酸乳、伊利的优酸乳、康师傅的优健美等。结果发现在营养成分表中,大部分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仅在1-1.3克/百毫升之间,最低的优健美竟然只有0.2克/百毫升。
而此含量实际上是远低于生乳2.8克/百克的国家标准。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风行、燕塘和香满楼的巴氏奶蛋白质含量都大于(等于)2.9克/百克,含量比含乳饮料高出近两倍。广州乳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对记者表示,含乳饮料只能称为“饮料”,营养价值远低于牛奶。
混淆2:活性乳酸菌 仅能充当保健功能
事实上,除了以“营养”、“牛奶”为标语外,以“活性乳酸菌”为宣传语的产品也不在小数。以伊利活性乳酸菌饮料和光明畅优活菌型乳酸菌乳饮料为对比,乳酸菌饮料在成分上较配制型含乳饮料少,不过专家指出,这些产品与上述的配制型含乳饮料差别不大。王丁棉表示,乳酸菌饮料也不属于营养品,“所谓的”活性乳酸菌“可经过人的胃部到达小肠,最后达到平衡肠内有益菌群的目的,但此作用仅能起保健功能,并无营养功能。”
同时,王丁棉指出,目前乳酸菌饮料产品也存在“两高一低”的问题,“大部分产品的含糖量高达30——40%,容易导致小孩乃至成人患上肥胖症。此外,乳酸菌饮料中一般含乳量和含蛋白质分别在30%——35%和0.7%——1.2%之间,这些比例均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除此以外,在菌种上,商家也玩起菌种概念的游戏。王丁棉指出:“如伊利的AB益生菌、光明的B+100活性益生菌,这容易使消费者分不清哪些是杀菌型,哪些是活性菌,处于模糊消费状态,而且当此类产品在保质期的后期,大部分活性乳酸菌类产品的活性菌指标无法达到106,甚至是衰亡至零,消费者就难以从中分享到益生菌的益处。”
混淆3:乳清蛋白 不能把乳清蛋白等同于蛋白质“融入相当于2杯牛奶所含乳清蛋白”,在美汁源果粒奶优产品的宣传语中,这句话最引人注目。消费者王小姐就对记者表示,正因为“乳清蛋白”这四个字,让她在同类产品中倾向于选择果粒奶优。不过,中国医师协会丁宗一告诉新快报记者,“该概念不能把之与营养挂钩。”而事实上,乳清蛋白也不是果粒奶优的独有配料,在对比的产品中,包括营养快线、优酸乳、益力特都有此配料。
“乳清蛋白只是牛奶的其中一种蛋白,和牛奶不能等同,更不能把蛋白质和乳清蛋白相等同”,丁宗一解释,牛奶中除了含有乳清蛋白外,还有非乳清蛋白、乳球蛋白,乳清蛋白中还有分α乳清蛋白、β乳清蛋白,“这样的标语涉及误导”,他认为,从学术的角度看,只标示“乳清蛋白”根本无法判定其价值。
不过,从法律的角度看,却很难将这类标语定性,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在这类产品中,运用营养、牛奶、蛋白等潜台词宣传,由于大部分宣传并没有量化,因此只能属于“模糊用语”、“夸大”的范畴,很难将其定性,而对于已经量化的宣传语,则可以通过检测机构验证。
混淆4:牛奶比重 大部分没有标注含量
在大部分的含乳饮料中,能让人与“牛奶”、“乳”挂钩的标语不少,如蒙牛酸酸乳的“浓郁奶香”、伊利优酸乳的“香浓爽滑的牛奶”等,以求通过宣传和包装与“乳”挂钩,但事实上,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没有标注牛奶含量,在对比的产品中,仅营养快线标注酸奶含量大于(等于)30%,王丁棉告诉记者,目前此类产品的牛奶成分含量多在20%——30%之间。
虽然含乳饮料成分中含“乳”,不过,丁宗一提醒,无论含乳饮料当中加了什么,其性质都是饮料,“在营养的角度看,只是不同口味的水。”而广州乳业协会会长王丁棉也对记者表示,乳饮料的营养价值只有牛奶的1/3,“营养快线并不代表”营养“。”他建议,“尤其是以含益生菌的乳饮料,需增加牛奶含量到50%——60%之间,以此增加蛋白质含量。”
(编辑: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