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韩国“动力增长”模式
近年来,服装市场发展迅速,而韩国服装业发展较为缓慢,问题表现在跟踪世界服装发展趋势的能力不足,设计水平提高不快,不能迅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虽然韩国服装业对比中国有一定优势,对欧美则没有什么优势。我国与韩国在国际服装业的地位有点类似,同属亚洲国家且文化背景有所近似。
韩国服装业不久前出台了《服装产业知识基础化战略》,在产业升级方面提出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泉州纺织服装业提供了参考。
为实现目标,韩国决定采取四项具体措施:
第一,确保服装产业的技术竞争力。一是提高服装设计水平。加大对服装设计技术开发的扶持;加强对服装研发机构试制产品的支援,缩短开发周期;及时提供国际流行色及流行设计、材料、风格等信息,加强咨询服务。二是增加服装技术含量。开发生产具有生物传感及光纤、MP3、色彩密码功能的服装。通过纤维与IT的融合开发,普及高附加值的“量身定做型”生产、销售体制,政府拟对该项目投资51亿韩元。三是通过设立各种专项基金,搞活对服装产业的投资。
第二,以一线为中心加紧服装人才培养。一是坚持对有前景的品牌企业管理者进行国际营销、市场培育等培训,并改进对中小企业领导者的培训。二是构建产、学协作机制。加强生产一线“量身定做型”人才的培育,并为大学服装专业学生实习提供方便。三是系统培养服装设计新人,及时发现人才,送到海外集中培训,并每年表彰优秀设计人才。
第三,大力推进服装产业基础建设。一是建立跨部门的服装产业支援机制,由产业资源部、文化观光部、中小企业厅、外交部等相关部门和3个服装大市场共同组建“服装产业未来发展支援团”,聚集资源,加强协调。二是打好服装产业发展基础,包括构建“服装产业信息库”,加强服装服务业的文化底蕴,在核心商业圈建设服装街等。
第四,促进国内服装产业国际化。实施“韩国模式示范项目”,包括对主要国家的市场调查,选定示范企业并辅助其制定外向发展战略以及对品牌海外展销给予扶持。同时,在意、法、美、日等服装大国,举办服装文化交流活动,推介韩国服装品牌,创立“国际服装论坛”。
此外,其还组建国内外服装企业、研究机构及学术部门联手的“专家集团”,谋求服装产业的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