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庐山发生强地震,在地震发生2小时后,从伊利邛崃工厂直抵灾区的救援通道就开通了,4小时后,首批物资就已经运抵灾区,24小时后由伊利组织的5000箱救灾物资抵达灾区,同时伊利母婴服务站就在灾区流动救助母婴;48小时后,价值200万的伊利婴幼儿奶粉运抵灾区...
效率来自伊利集团无数次公益行动的锤炼,更来自伊利在产业链内“最佳雇主”的底气。来自内蒙古东水泉村的张大爷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以前非常穷,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伊利第七牧场进驻后,修建了村里的第一条硬化路。此外,他们还鼓励村民养牛,聘请村民到牧场打工。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7000多元。”像张大爷这样被伊利产业帮扶的奶农,在全国有500万。截至2012年,伊利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累计发放奶款近900亿元。
对于伊利来说,公益已经不是一种战略选项,而是一种根植于企业的生命基因:以“健康中国”为核心理念,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社会和谐、环境保护,追求企业自身发展和公益担当的“水乳交融”,在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与产业链达成共赢、能与社会和谐共生,能为未来种下希望。
有着草原文化基因的伊利集团,一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从奶源选择与养护到可降解包材的选择,从物流链条与生产线的最优匹配到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伊利将环保理念渗透到绿色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自2011年起,伊利集团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当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成为业内首家完成碳排查的企业。这种对环境的珍惜为伊利赢得了国际范围内的认可,连续两年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共同主办的世界环保大会上获得“国际碳金奖”。
在企业的发展征程上,伊利建立了行业内第一个“一体化的责任体系”、制订了第一个“大事件下社会责任的专项应急预案”、编纂了食品界的第一份企业公民报告。“这一切对于伊利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张剑秋有感而发,“践行社会责任,伊利人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