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学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首先必定从名词开始:这是西兰花,broccoli:这是跑步机;treadmil:这是松鼠;squirrell……而大人们呢?多半都不怎么注意这些事物。拿一本给孩子的鸟类辨识或昆虫辨识书,随意翻翻,恐十白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多贫乏:只能认出少数几种最常见的,对吧?那就正好了!现在家长和孩子几乎是站在同一认知水平上一一不再作为教导者,而是共同探索、学习的伙伴,来探索丰富的、未知的世界。
●每天花上一点时间,不用很多,随意翻开一本知识类的书,共同去认识其中的事物。作为开始,不用很深入,只要把它们的名字与形象对上号就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意观察哪些书被翻看得比较多,挑选出来作为“知识阅读时间”的保留书目,并有意识地去看那些尚未被认识的部分。
●等到有一本书大致上都被看过之后,就可以跟孩子来一些小小的竞赛,比如轮流来,随意翻开一页,让对方说说:“这是什么?”看谁记住的事物多。
●与此同时,继续随意地翻看其他书籍,并将看得比较多的那些书补充到保留书目之中。
●在此基础上,添入更多的认知内容一一引导孩子去捕捉:“它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自由联想等方式,为每一种事物建立起相应的描述方式。
●除了用语言描述,还可以将这些特点用肢体、声音等方式表现出来。同样的,关于事物特征的认识,也可以成为亲子之间的竞争性游戏。
●结合故事性的书本,将对事物及事物特征的认知,融入到故事的讲述(尤其是如前文所述,在拓展可能性的过程)之中。
在名词之外,小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二重点是动词一一将名字联结起来的方式。随着词汇量的扩展,他会越来越多地在词与词之间建立关联,此后,每当有新词被引入时,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将它们放置到现有系统的某个位置上——如果没有恰当位置,还会为它们构造一个新的。他的语言能力就这样发展起来。
在知识积累上,也是如此。家长需要做的,首先是继续引入尽量多的名词,其次还要引入更多的动词,即对各种关联方式的了解。当所认识的事物、事物间的关联,数量增长达到一定程度时,质的变化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他开始能够“举一反三”,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路径。
在事物之间建立起关联性。还是随意抽取书本,先取2种书本中的事物,试着在它们之间建立关联,可以寻找相似之处或寻找不同;可以以它们为主角,编一个小故事,或更简单些的,将它们直接代入已经读过的故事类书籍中;还可以将它们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尚未认识的新事物,在主动的建立关联性的过程中,小孩子会更容易,也更深刻地认识新的事物一一从前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如今则添入了主动探索的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将这个步骤也变为亲子问的竞争性游戏。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将阅读活动扩展到在3种以上的事物间寻找、建立关联性。
如在故事讲述中,我会经常问:还有可能发生什么事?在知识的引入中,我们也可以经常提问:关于这个事物,有哪些方向我们可以去了解?比如从小朋友常吃的苹果泥开始,就可以问:
果泥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我们在家里可以试着做吗?
苹果是从哪里来的?认识苹果树和苹果园,认识水果店和批发市场。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