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在出生后的前两个月里,每天洗澡时都会大声哭闹,从爸妈一给她脱衣服,她就开始哭,一边哭小手一边死死抓住每一件被脱掉的衣服,直到最后一件衣服被脱光即将被抱出小床时,她还是会抓住小床的边缘不放。
开始爸爸妈妈以为宝宝怕水,非常不理解,因为最新的育儿观点认为宝宝在母胎一直处在羊水中,所以宝宝天生是喜欢水的,一出生就坚持洗澡是非常科学的,但为什么丫丫对洗澡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Watson)研究发现,婴儿天生害怕的对象只有两种:巨大的声音和深度知觉,也就是悬空的感觉,其余的恐瞑皆为后天习得。丫丫的爸爸妈妈后来仔细分析,认为宝宝害怕的是脱光衣服被托起时那种没有支撑的悬空感,而不是害怕洗澡,或者害怕水。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Eleanor jock Gibson)发明了用来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视崖.即“视觉的悬崖”,用来观察婴儿的深度视觉发展,结果实验证明,出生6个月左右的婴儿,大多数会拒绝爬过有深度错觉的“悬崖”.这说明孩子有了深度知觉后就开始害怕高,其他的研究也都陆续证明深度知觉最早可以在婴儿4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事实上,随着婴儿视觉发育程度的不同,有些孩子最早在2-3个月就会产生深度视觉,开始怕高。
1.避免突然巨大的声音
0-6个月的孩子绝大部分时间需要睡觉,宝宝天生对巨大的声音会产生恐惧,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即便是这么小的孩子,当有突然的巨大声音时,甚至有人突然大声说话时,宝宝都会自然地发出浑身应激的反应,这说明人类天生害怕突然的巨大声音,因此应尽量避免让孩子暴露在有巨大声音的环境中,比如巨大而没有规律的装修电钻声、鞭炮声等。
2.握住宝宝的小手
当宝宝突然听到响声两手乱挥时,当我们托着被脱光衣服的小宝宝,宝宝显得手足无措时,当宝宝在睡梦中突然表现出被惊吓的神情时,我们可以轻轻地握住宝宝的小手,让宝宝产生被支撑的安全感,这样有助于帮助宝宝赶走害怕。
当宝宝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后,再让他开始游泳,宝宝第一次下水的确会害怕,这时在确保水温和体温相似的前提下,先握住宝宝的小手,再让身体浸入水中,不用一分钟宝宝就会爱上游泳,不必让宝宝在上方观察很久,那样只能让宝宝产生害怕的情绪。
3.模拟怀抱的环境
宝宝在母胎中是处在紧紧被包围的温暖环境里,在刚出生的几个月中,宝宝一下子来到了空旷而无边的大世界,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对宝宝来说,妈妈的怀抱是最熟悉最安全最舒服的环境,但是通常刚刚生产完的妈妈没有精力总是抱着宝宝,而且抱着也不利于妈妈和宝宝的休息,因此,为了让宝宝的睡眠环境更安稳,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宝宝睡在床上时身旁放上U形靠枕、被子等柔软的物品,营造一种被怀抱的感觉,妈妈待在宝宝身旁,并传递出熟悉的声音和气味,这些对于稳定宝宝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宝宝就不容易被突然的巨大声响吓到。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