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捏鼻子硬灌说起
一对夫妇抱着孩子呼喊着救命,跑进了医院耳鼻喉科急诊室,看到宝宝脸色青紫呼吸困难,医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最终从宝宝的气管和鼻腔中取出了两粒形态已不完整的药片。
原来这个不满2岁的宝宝感一发烧了,可不愿吃药,妈妈就想出了捏鼻子灌药的办法,结果药呛进了气管和鼻腔,造成了窒息。幸亏离医院近,不然,恐怕性命难保。绝对不能捏着鼻子灌药!
灌药的方法是有危险的,容易造成误吸,特别是捏鼻子灌药更危险!你捏着宝宝的鼻子,他不得不用口喘气,这样口腔、喉咙里的药水就会吸入气管里面去,量少时引起呛咳,严重时引起窒息、气管异物(药物),就是引发呼吸道感染也是很麻烦的事。另外,灌药这种恐怖操作将对宝宝造成心理伤害,下次喂药他会更紧张,更拒绝。
给宝宝喂药有技巧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喂药方法
给新生儿喂
先将橡皮奶头放入口中,缓慢将药液滴入橡皮奶头中使之吸入,药吸完后,喂入少许温开水。
给半岁以内的婴儿喂药
应在喂奶前宝宝饥饿时喂药。若用奶瓶喂药,每次加水量不可太多,反复用水将药送下。喂完药后隔2小时再喂奶,切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给1岁左右的宝宝喂药
喂药较为困难,应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宝宝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宝宝头部,右手持药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宝宝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2-3岁宝宝拒绝服药时
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喂药后,继续喂温开水20-30毫升,以利于残存在口腔与食管的药物进入胃。
喂苦味药的技巧
小婴儿
将药混在糖水中喂,这样让宝宝容易接受。
稍大一点的宝宝
教育和鼓励宝宝自己服药。可以备些糖果、点心等,宝宝吃了药就马上表扬、鼓励,尽量消除他对吃药的恐惧心理。
用包皮的办法
即利用稀饭表面的一层饭皮做包皮,把药裹在里面让宝宝吃。
用夹馅的办法
在小勺里先放点果酱,把药粉倒在上面,然后在上面再加一层果酱。不同剂型的喂法及注意要点
一般水剂药有溶液剂、混悬剂、乳剂三种剂型,这里只说溶液剂和混悬剂的喂法。
口服溶液剂:为澄清的液体;放置后不应该出现沉淀物,服药时也不必摇匀,直接口服即可。
口服混悬剂:把难溶性固体药物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混悬液。喂宝宝混悬剂一定要“摇匀”后再喂,经震摇将下沉的微粒均匀分散,这样每次服用的剂量才准确。如果不摇匀,先喝的药浓度低,剂量不足;后喝的药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甚至会中毒。
粉剂、散剂
宝宝服的药物多半是粉剂、散剂。可将药物粉末,放在奶瓶的奶嘴洞附近,再加水往宝宝嘴里送,借着那股水的冲力,药粉便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宝宝肚里啦!记住,奶瓶装的一定是水而不是奶。
片剂、丸剂
除较大孩子可将片剂药直接放在舌后部用水冲服外,大多数宝宝需要将片剂或丸剂研成粉末,如同粉剂一样喂。
中汤剂
中药汤剂可以煎得浓一些,以便少量多次服用。如要加糖,应在中药煎好未倒出前将糖加入,稍煮沸片刻,可达到消毒目的。中医讲究汤药温服,每次服药前都应把药稍加温热后再服用。
医生的话
★大多数药不能与牛奶果汁同服,一般喂药后2小时再喂奶或果汁。
★牛奶会降低抗生素的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果汁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所以不能用果汁送服。
★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和青霉素、红霉素类的抗生素不能与橘子汁同服。橘子汁同抗生素同服会使抗生素的疗效下降;橘子汁里的柠檬酸会增加铝的吸收,过多的铝对脑发育不利。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