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小孩做的三件事

http://www.3328.tv 2013/7/8 1 阅读数:107450

  天下父母一生为孩子不知要做多少件事。红子为儿子做的这三件事之所以值得提一提,也是一般父母为孩子做的三类事情:一是生理上的,一是学习上的,一是精神上的。而这三方面,都包含着最深沉的父爱和持续的坚韧的行动力。

  从怀孕到孩子两岁前,我是全职母亲,老公红子家侄女雪莲也尽心尽力帮助,我也同情红子一个人养家糊口的辛苦,此外的大小事情一概不麻烦他。

  我去医院孕检,只是要他陪了我一次,也为给他留个阶段性记忆,医院时间太漫长,我还让他提前回家了。

  孩子出生后,他的日常生活也没有改变,就算孩子半夜哭闹,他可以照样睡觉。要看的球赛一场不落。除非半夜急诊去医院,我和雪莲也是等收拾好了一切东西,才去叫醒他一起走。

  爸爸为小孩做的第一件事:发明尿布报警器

  那个时候,我也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总觉得会生个男孩子,也许孩子大些的时候,需要父亲的地方会更多,再加上男人似乎对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小孩没有母亲那种天然的亲近感觉。我想我不如先“打上半场”,等交到他手里时,我再歇歇。

  不过,在孩子婴儿期,爸爸还是为小孩做了第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我家给孩子用的是纯棉尿布,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可是比“尿不湿”不知麻烦多少。纯棉布做不到“不湿”,孩子—尿,就必须马上换,但

  婴儿尿尿实在没有规律,尤其是晚上。红子就费了一番心思,发明了一个“尿布报警器”。警报器声音尽管轻柔,但只要一响,我们就可以马上给孩子换上千爽的尿布。尽管装置很简陋,但是儿子少受了很多次湿尿布的折磨。这算得上是父爱的第一次隆重表达。

  儿子3岁多,雪莲结婚走了。

  红子在家门口上班,顺理成章“接管”了儿子。小区到学校之间就多了个经常用被单把孩子“半包围”着吊挂在胸前的男人。

  从这时到9岁,也就是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儿子与红子形影相随,一度被误以为是单亲父子。

  爸爸为小孩做的第二件事:发明贝多钢琴助学仪

  大约3岁开始,儿子陆续开始学古诗,学游泳,学轮滑,学骑车,5岁不到开始学钢琴等等,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的各种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英语和奥数的学习,都是红子一力承担。我的精力大多花在了工作上。

  游泳、轮滑等等这些本领,在红子的“分解示范”下还算学得顺利,最折磨我们的是儿子学钢琴。

  红子发现儿子耳朵分辨乐音很灵。老师也说孩子一首曲子很快就学得基本会了。开始一两年,红子还觉得儿子既然“硬件”很棒,坚持练琴自然很容易,但是到了4-5级曲目稍微有点复杂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红子通过跟别的家长沟通,逐渐找到了琴童们的一些共同点:练琴本身已经很枯燥,加上在“模糊”中练琴造成反复出错和改错,很快就让孩子们心理疲劳,每天都生活在家长的号令声中,往往伴随自尊心打击和信心挫败,有时候孩子的强烈抵触情绪甚至会激怒家长和老师。我几次劝红子让儿子停止学琴,我不想孩子和全家受折磨。更不想儿子虽然学会了弹琴,但将来一摸钢琴就回忆起童年学琴的痛苦和挫折。

  可是红子认为,关键在于方式方法。学琴本身是个复杂的事情,需要耐力。但是,音乐“童子功”又必须在合适的年龄培养,否则过了最佳年龄难以弥补,音乐是纯直觉的艺术,不像其他理论知识或技能,可以年龄稍大再学。所以红子选择坚持,同时也尝试用一些方式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豪感。比如,红子和儿子一起制作了一个复杂的“核桃计数器”,每天晚上用来让儿子记录所弹曲子的遍数;一起用打谱软件来自己作曲“玩”音乐;也陪儿子通过音乐卡通小游戏来学习一些音乐小知识;孩子练习前,我们有时候还很“隆重”报幕“下面有请著名钢琴演奏家某某表演某钢琴曲”,诸如此类,另外还一起看一些钢琴家题材的电影。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作为家长还是觉得心里很累。白天工作很忙,头绪也多,晚上还要强打精神、强装笑脸“表演”各自的角色。

  红子在中科大和清华学的都是工程,这个过程很自然就让这个“资深工科生”产生了用技术改变学琴方式的想法。当儿子8岁半考完中央音乐学院7级时,红子的“贝多钢琴助学仪”也发明成功了。有了贝多的陪伴和帮助,我们终于从“陪练”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孩子也体会到了学琴的轻松和快乐。亲朋好友们体验之后,也说“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早些发明出来就好了”。红子把这个专利变成了产品,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快乐地学琴,也希望家长们不那么纠结,希望更多孩子的音乐天赋和才能,能够在尽量符合自然人性的条件下得到发掘和培养。

  这是爸爸为小孩做的第二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爸爸为小孩做的第三件事:父爱成就《爸爸与小孩》

  在4岁半到9岁这个阶段,孩子也开始问

  十万个为什么。包括问很多科学方面的问题,比如机械啦,电子啦,红子都是不厌其烦地解答。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坐双层公共汽车,从我家到天安门,一个多小时,孩子一路总在“爸爸……”、“爸爸……”叫个不停也说个不停。儿子似乎永远在思考,他的专注探求,也会让他显出“心不在焉”的状态。他有时候可能把话说到一半就撂在那里,自己去追踪问题,甚至东摸西看,等有了思路,又接着说刚才的话或者另起一个话题。听话的人,包括我,因为无法跟随他的思路,觉得听他那种断断续续的话,很考验耐心。有时候,儿子说话很有思想,但他似乎要藏一部分留给自己,倾听的人也需要体谅。如果是口吃的人说话,你会带着同情心等待,你在心理上可能会有某种迁就他人的成就感,就像你有意扶持一个腿部受伤的人。但我儿子唤起的是另外一种东西,你在他的话语面前无法提供同情心,他给你的是某种并非蓄意的挑战或者惊异,你不仅要接受他的超慢语速或重复语辞,还要跟着他的问题和想法,被他的意志牵引。就像一个小孩,拉着你跟他一起奔跑,你要在急切上与之共鸣,但,你还得与他的小脚步频率一致。

  红子被儿子的问题缠住的时候,有某种奇怪的表情:那种捡了一团金线要一点点理顺的心情。他很喜欢儿子探究事物的激情,对他在公共场合每提一个问题要呼叫数次“爸爸”有点不好意思,又最终处之泰然,心里其实还挺满足那种感觉。

  幸好,对于儿子的问题来说,红子是那个万事可解的“周公”。有时候,儿子的问题更会引起红子认真思考,事后才给予专门回答。大约也是在这个阶段,他给我推荐了齐豫《女人与小孩》这首歌。他怀着歌中那种深情,开始写一点分行的记录,把他对世界的别致看法,对人生的安静领悟,传递给儿子,也用书面的形式把儿子童年的精神成长面相保留下来。他把这些分行短文放在一起。有一天我看到了,就用《啦啦啦》为名,替他建了一个文档。

  问他为什么把其中一篇短文叫《啦啦啦》,他说因为喜欢,因为啦的简谱写作6,西方音乐理论称中央C后面那个“啦”为“标准音高”,频率440赫兹,而且“啦”可以用来唱旋律,总之,啦在音乐上有重要的位置。

  或许,父爱,是父亲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是这位父亲人生的“标准音高”吧。最后,这些文字成了一本书:《爸爸与小孩》。

  这是爸爸为小孩做的第三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天下父母一生为孩子不知要做多少件事。红子为儿子做的这三件事之所以值得一提,也是一般父母为孩子做的三类事情:一是生理上的,一是学习上的,一是精神上的。而这三方面,都包含着最深沉的父爱和持续的坚韧的行动力。

(编辑:爱动脑)

华夏婴童网公众微信号
标签:教育孩子

关于我们企业文化公司宣传服务范围宣传推广企业合作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招聘信息RSS订阅专题首页

版权所有 华夏婴童网【WWW.hxytw.cn】CopyRight @ 2012-2017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ICP备12006426号   关注官方微博 华夏孕婴童网官方微博
本站是专业提供婴儿用品招商儿童用品招商孕妇用品招商婴童店加盟孕婴童早教加盟孕婴童用品等其它名牌孕婴童及其相关产业的招商平台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 
电话:010-57741063  13366704752  QQ:322976644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3229766445@qq.com  
  诚信网站     wlzp   网站信誉良好   zytz   315cxdw   sf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