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里安全感包括事业、财产、健康和良好情感关系,具有明显外指性及社会性,但对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其社会化才起步。
英国精神分析学者鲍尔比在弗洛伊德注重童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依恋理论,认为儿童的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依恋行为与哺乳动物幼儿不能自行觅食和自我保护、必须依赖于年长聪明的成年个体照顾有关。他与同事给出四种依恋:安全型依恋,婴儿与母亲建立积极亲密的依赖关系,最健康。焦虑一抗拒型依恋,婴儿在母亲离开前显得警惕并极度反抗分离,是一种不安全关系。焦虑一回避型依恋,母亲在不在无所谓,这类婴儿并未形成依恋。组织混乱型依恋,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清晰行为模式。
儿童依恋可以小结为:我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他接受我吗?他关注我吗?如果孩子察觉答案为是,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以及交际行为。但如果答案为否,则会体验到焦虑并表现出各种搜寻、跟随、呼喊、哭泣行为;如果长时间与依恋对象分离,孩子会体验失望、无助和抑郁。这种最初形成的关系模式是成人后人际关系的基础。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