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不同于阴道分娩,因为需要经腹壁切开,将宝贝取出来,由于手术创伤,加之手术中失血、术后禁食等原因,使得剖宫产易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如感染、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较严重的有羊水栓塞;远期并发症有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经历剖宫产的妈咪在术后要注意监测和护理,这对于术后顺利康复十分重要,专家建议要掌握细致护理的3个关键。
一定要记住,你比其他新妈咪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因为你的身体在手术中大量失血,需要慢慢恢复。而且,与顺产妈咪比,剖宫产的妈咪奶水下来的可能会晚一些。坚持监测体温:在手术后一周内,每天测量两次,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增加测量体温次数。
每天一定要查看刀口:一般在手术后5-7日即可拆线或取出皮肤夹,如果伤口护理得很好,那么可以缩短恢复周期。异常情况及时看医生:
·如果体温高于37.2℃。
·如果伤口红肿,发炎,变硬,不愈合或流脓流血。
·阴道流出的血气味难闻。
·尿频,尿痛等感染信号。
专家提示:
大约在手术刀口结疤2-3周后,剖宫产疤痕才开始增生,增生期大约要持续3-6个月左右,纤维组织增生才逐渐停止,疤痕也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呈暗褐色。这时疤痕会出现痛痒,尤以刺痒最为明显,特别是在大量出汗或天气变化时,常常感到刺痒得想要抓破疤痕,护理时要特别注意。
避免伤口感染
剖宫产手术由于伤口比较大,在产后护理方面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不要以为出院后伤口就基本复原了,其表面的肌肤伤口可能已经愈合,但是,完全恢复需要五六周的时间。
术后应该多翻身:麻醉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术后12小时,可用一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以帮助减轻腹胀。
不宜平卧:平卧位时子宫收缩的疼痛最敏感,也容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但如果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那么就会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瘀积在子宫腔内引起的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同时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
尽早下床活动:下地走一走,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伤口愈合更快一些,也能避免一些术后问题,有助于预防诸如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24小时,妈咪可以下床慢慢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注意排尿:同时多饮水,3-4小时要排尿一次,并注意排尿时是否有灼热或刺痛的感觉。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导尿管保留时间过长而引起尿路细菌感染的危险性,及大便秘结。
保持私密及腹部切口清洁:术后2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全身的清洁宜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恶露未排干净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冲洗外阴1-2次,注意不要让脏水进入阴道。
避免腹部用力:在咳嗽、笑、下床前,以手及束腹带固定伤口部位。下床时先行侧卧,以手支撑身体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在手术后四周内,不要进行繁重的劳动或提举重物。产后若咳嗽、呕吐应及时治疗,以免腹压加大,增加伤口张力,并应压住伤口两侧,以防缝线断裂,伤口裂开。
过度加强营养或“大补”只会造成体重的增加,太多的补品不仅妈咪的身体承受不了,还会因为脂肪堆积,对伤口恢复造成影响,产后要注意营养,饮食多样化。
因为手术容易使肠子受刺激而使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蠕动减慢,肠腔内有积气,因此,术后会有腹胀感。为了减轻肠内胀气,暂时不要进食。如果妈咪觉得口干,也不能喝水,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擦拭—下干裂的嘴唇。
肠胃功能恢复后,可以饮用蛋汤、米汤、萝卜汤、菜汤等,忌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鲫鱼汤或鸡汤等催奶汤最好等到奶通了之后再喝。
吃些如肉末、肝泥、鱼肉、烂面、烂饭、稀粥、汤面、馄饨等,一天吃4-5次,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
要注意饮食宜清淡,注意每天补充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可适当吃点水果,但是要注意不可吃桂圆、荔枝、人参等食物。
蛋白质最核心的作用是构成和修补人体的组织细胞,可以吃牛奶、鸡蛋等,以促使伤口尽快愈合。
多吃一些水果、鸡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皮代谢功能,既有利于伤口的修复,又能防止疤痕瘙痒。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