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心里
在满足了孩子基本的需求之外,父母在陪伴时要把重点放在了解、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方面,要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我们该如何说、如何做?答案很简单,只要寻找到一个衡量标准就够了:增加孩子力量还是减少孩子力量?
寻找亲子的其同爱好
父母和孩子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希望与对方共度一到一个半小时美妙时光的活动内容,每人至少12项,由父母写下来,然后双方交换活动想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把不喜欢的排除。看看两人共同选择了哪些活动,然后从中选出一到两项活动,利用最近的一个时间共同策划完成,要求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过程中也不批评不说教不指责,只要体验其中快乐的过程就好。
给孩子更多的拥抱
父母与孩子多些身体上的接触和拥抱,会产生极神奇的作用。孩子会很容易安静下来,也会很容易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越小的孩子,父母越要多做些这样的活动,它能胜过文字语言!打球、爬行、爬山、打滚、挠痒、每天睡前抚摸后背和头都是非常好的活动。
你的声音永远温和而坚定
无论睡前讲故事、说电话或者视频聊天,父母对孩子都尽可能用轻柔低慢的声调,这样可以创造亲子间的安静和谐气氛,也利于父母不断运用暗示给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关于陪伴的3个经典问答
作为父母,我总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如果把孩子交给老师、老人或者是高水平的专家,能否能提高陪伴的质量?
不!父母才是最需要陪伴孩子的人!因为亲子关系是每个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唯一永恒、不可代替、不可改变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所有关系的蓝本,是孩子自信与爱的来源!
如果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弯路,是否合适呢?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来到这世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尚未开始体验和尝试的,父母的体验和经验不能代替孩子,还没走路,哪知道路是直是弯?是远是近?父母做的这种限制其实是剥夺,是控制,是特权的“霸道”!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应当作为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呢?
父母应当作为孩子的一个帮助者,一个安全空间的维护者,一个陪伴孩子体验和尝试的同行者。父母需要提供尽可能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提供随时随地的信任,用“你说呢”激发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大脑神经网络建立,用“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陪着孩子做梦,并把梦想照进现实。
从现在起,开始你的陪伴质量提升之旅吧。无须等待时代的改变,也无须太多的物质条件,只需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好。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