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茶
我国有不少地方,在新生儿刚出生时,有喂服“开口茶”的习惯,俗称“去胎毒”。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儿出生时只要一切正常,则无须服用各种“开口茶”。如果孩子出生时有面目红赤、小便深黄、大便秘结或粪稠臭秽等热重证象,可以考虑服用,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且每次喂药数口即可,不宜过量。
厌食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内食欲不振、厌食或拒食的一种病症。很多中成药可以有效改善宝宝的厌食症状,简便易行,家中可以常备此类小药。
1.儿康宁。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20-30天为一疗程。
2.山白消食口服液。2-3岁每次3-4毫升,3-7岁每次5毫升,7-15岁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大山楂丸。2-3岁每次2克,4-5岁每次3克。
4.补中益气丸。每丸9克,2-3岁每次1/4丸,3-5岁每次。1/3丸,5-7岁每次1/2丸,7-12岁每次2/3丸。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5.小儿消积丸。3-6个月每次10丸,6个月-1岁每次20丸,1-3岁每次30丸,3-6岁每次50丸,每日2次。
6.健儿消食口服液。3岁以内每次5-10毫升,3-6岁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
都知道捏脊有助于孩子健康,那么捏脊对孩子营养吸收有好处吗?家长如何给孩子捏呢?
捏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健手法,对小儿的健康大有好处。通过捏脊,可使脾胃功能在正常的气血运转中恢复正常,使孩子胃口转好,体重增加。
让宝宝伏在大人的怀抱里或大腿上,也可趴在床上,暴露整个背部。家长沿脊椎两旁二指外,用两手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骨(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然后慢慢地向前捏拿。就这样一边捏一边拿,一直推到颈下最高的脊柱部位(大椎穴),这样算1遍。由下而上连续捏拿3-5遍,即为1次。第2遍或第3遍时,每捏3下须将皮肤向斜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2至第5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推捏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按揉一会儿。捏脊最好在晨起进行,每日1次。
宝宝常流口水,下巴就跟整天浸泡在口水中一样,中医有好的改善方法吗?
引起孩子流口水的原因很多,比如喂食方法不对、姿势的转换、出牙、吞咽功能较差等。随着孩子的逐渐发育成长,这种现象也会渐渐消失。如果口水太多,可以试用—下中成药,如参苓白术颗粒,每次3克,每日2-3次,也可以尝试下列食疗方。
1.鲜藿香叶25克,洗净,切碎,加鸡蛋一个,盐适量炒熟,每日1次。
2.鲜藿香叶10克、鲜薄荷叶5克,鲜扁豆花一串,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3.石斛6-9克,水煎服,或加青果5克,每日2次。
孩子经常感冒,感冒后总流鼻血,这是怎么回事?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化验血小板,看孩子的凝血系统是否正常。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那么中医一般认为是肺热引起的鼻衄。因为小儿是纯阳之体,饮食不当会引起鼻黏膜干燥,血管易破,所以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服用中药,如羚羊清肺丸、荷叶丸或汤等。并可用银耳、百合煮粥,或藕节3-5个,加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