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掉牙的年龄一般在5岁半左右,有的孩子可能5岁不到就掉下了他的第一颗门牙。这是孩子第一次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在他们幼小心灵中,这可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他们惊讶、欣喜,小小的脑袋里会产生很多问号:
“人的牙齿为什么会掉下来?”
“我的牙齿生病了吗?”
据我的观察,第一次发现牙齿摇动,多数孩子会表现出特别的好奇。有的孩子时不时地照镜子,甚至上课或者游戏的时候,会变得心不在焉,老是一个人专心研究自己那摇摇欲坠的牙齿,用手或者舌头不断地摇晃牙齿。他们期待牙齿掉落,又害怕牙齿掉落的那一刻,满是矛盾心理。
而掉了牙齿以后,孩子的表现也各异。有的会害羞,因为掉的第一颗牙恰恰是大门牙,一张嘴,别人就会看到一个大窟窿,“少了大门牙多难看啊”;有的孩子会变得脆弱起来或者故意撒娇。
期待又紧张,好奇又害么,这就是“换牙时代”孩子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很多大人对此却很不以为然。
换牙,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时机,通过让孩子了解人体和人体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己,确立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了解掌握一些生理知识:
1.尽早嘱咐孩子,不要用手或舌头摇动牙齿,可能会使新牙齿长歪,同时会把手上的细菌吃进肚子。
2.讲讲关于牙齿的秘密——换掉的牙齿叫“乳牙”,是小娃娃的牙齿,新长出的牙叫“恒牙”,是成年人的牙齿,他们会跟随你一辈子。换牙说明你开始长大了。每个人的恒牙有32颗,乳牙只有20颗,你的牙齿要全都换成恒牙得经历好几年的时间。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儿时换牙的经历和心情。
其次,关注孩子的心理,理解他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各种疑问:
1.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可以告诉他,你周围的伙伴很快就会和你一样“没门牙”、“说话漏风”。“大家都一样”会让孩子感觉安慰和放松。
2.还有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过分紧张,譬如害怕吃东西,动不动就要求大人关注他的牙齿。有的可能是孩子的个性使然,孩子本身就属于比较容易紧张的那一类;有的就需要爸妈警惕其背后的心理状态,孩子可能是在“求关注”,借机撒娇。对这样的孩子,大人首先要反省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妨在他的换牙的时候做一些弥补,多多关心孩子。当然,关心并不代表什么部依从他,因为换牙不吃饭,只吃零食是不能接受的,换牙的时候更需要营养。
“换牙时代”,爸妈还能跟孩子一起做些什么呢?做个“牙齿的探索记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感受成长,了解生命的变化,对孩子今后的生命路程具有特别意义:
告诉孩子,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换牙长牙的过程用文字或者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换掉的牙齿叫什么名称(切牙、尖牙、磨牙),它的样子(画一画),长在什么位置(让孩子观察、记录牙齿在嘴巴中的位置),跟换牙有关的故事(用文字或绘画,记得写上日期,新牙的名称、位置等等)。
一起把这些记录装订成册,保存起来。这会成为非常有意义的童年回忆;记录的过程,还能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观察的能力,学习记录和表达,这对不久以后的课堂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还要做的一件事是:
学龄前儿童的龋齿率非常高,龋齿容易影响颌面的正常发育,导致恒牙萌出时间异常、牙颌畸形,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健康的乳牙能为恒牙的萌出预留位置,对恒牙的萌出具有诱导作用。
利用换牙期(中班下学期)孩子会主动关心自己牙齿的机会,及时告诉他们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爱护牙齿最有效的方法是认真刷牙,及时漱口,少吃糖。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