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有情绪时,要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的内心深处也住着一个害怕分离的孩子,那是我们往日幼童的印痕。我们惧怕分离的感受。和孩子的分离会勾到一些过去我们不安全的记亿或者是伤痛。
2.孩子有情绪时,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会伤心哭泣或乱发脾气时,妈咪可抱着孩子或安抚着拍拍孩子的背,可以说:“我看见你很伤心,我了解你肯定特别舍不得妈咪走,你一定不想妈咪走对吗?“我小时候也有不舍得我的妈咪离开我的时候!宝贝,妈咪懂的……”
3.妈咪要尊重孩子一些特别情境里的固定情绪。孩子这份固执的情绪里会有属于这个阶段成长的某些意义在里面。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如两三岁以后的孩子,妈咪可以多问问孩子:“妈咪要上班前,你哭的那么伤心,这带给你什么特别的感觉啊?”“这次你为什么哭啊?这个哭它和上次你丢了玩具时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用一些有趣的形式转移彼此对“分开就是很大的伤心”的定势理解。妈咪可以对孩子说:“我把一块好玩(或好吃的)藏在家里一个秘密的地方了,妈眯走了,让外婆带着你找啊!等妈咪回家你给我看,好吗?”把分离变得有兴奋和好玩起来吧。
5.还可以在妈咪就要上班前安排一个祝福和告别的小仪式。可以说:“妈咪和你一起合起手掌来许个愿望吧!希望今天我们都有开心的一天,都可以遇到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放心吧……
6.为了减少分离焦虑,可以带上孩子的照片。想的时候就看看照片,或者带走孩子画的画、做的小手工,布置在自己的工作区域里或者放在抽屉里。
7.尽量维持稳定的“重要他”。“重要他人”是指妈咪不在身边时,可以稳定照顾孩子的人!不要频繁更换“重要他人”,如果一定要更换,一定要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陪伴、唱熟悉的歌曲、穿孩子喜欢颜色的衣服等,即找到一些稳定和熟悉的连接点和安慰物。
8.如果妈咪很忙碌,可以在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与孩子通电话,或尽量固定一个时间回家。因为稳定的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9.孩子生病时,拥抱、长时间抚摸、轻轻的摇晃、唱熟悉的儿歌等都是很好的“药”。在妈咪的怀抱里,孩子会感觉最安全、最温暖,通过皮肤的触摸完成“心灵安抚”。
10.每天保证优质的亲子时间。可以自己多陪孩子,多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和孩子玩耍。在这段优质的亲子时间内,要让孩子身心快乐!可以做身体接触的游戏、做有趣味的运动,以及通过笑、叫、闹、唱、画、涂鸦、等活动使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能量得到释放,使孩子积极地与妈咪互动,而不是通过用生病的方式与妈咪互动和沟通。
(编辑: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