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9月伊利、雅士利等6家企业联合发布新品之后,1月22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再次推出了第二批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三元、贝因美、银桥、晨冠、辉山、百跃6家企业的12款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一齐亮相。
“第二批扶持品牌推出,除贝因美、三元外,基本都是地方品牌。选择标准:以本土自建自控奶源、湿法工艺,创新符合中国宝宝肠胃的配方。”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次品牌的推出,更重要的是配合工信部对国产乳业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业内人士指出,在2013年史上最为密集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今年我国乳业发展将是政策逐渐发力的时候,而目前最受期待的新政,无疑就是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的出台。在质量安全仍为行业发展主导力量不变的前提下,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浪潮,将迎来我国乳业发展的新格局。
兼并重组唱大戏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两次公布名单,被媒体看成是打造“国家队”选手的一个信号。早在去年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随后,工信部就开始着手制定《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目前只待国务院批准发布。
据《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报批稿)显示,2013年8月份至年底是专项调查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年底是兼并重组的关键贯彻阶段,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完成改造及认证,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提高至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保留87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第二阶段整合基础上,培育3~5家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80%,企业总数再减少30家左右,保留50家。
“今年,随着兼并重组工作方案落实,国内奶粉企业开始陆续整合,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升,国产品牌整体竞争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政府加大提升进口奶粉准入门槛,通过对资质、产能、奶源等认证,加快对不合法、不合规的海外代工品牌进行清理,届时,国内市场份额将空出一部分,加之奶粉市场蛋糕的不断增大以及放开‘二孩’效果初显,这让留下来的奶粉品牌有了绝好的发展空间。对于国产奶粉品牌来讲,政策、市场基本面都非常有利,随着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必将迎来发展春天。”宋亮说。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从工信部、发改委等出台的乳业新政和政府对这个行业所持有的态度,以及从去年行业内兼并或整合的情形来看,并购整合似乎是一个趋势。也许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将会出现一个并购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700多家中国乳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应大大超过2/3,不同处境的企业应该从不同方面思考自身在此次兼并重组浪潮中的出路和命运。
国产品牌待翻身
2013年,对于中国乳业发展来说,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政频出的一年。记者初略统计了一下,仅仅在2013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内,国家就出台了9个奶业新政,密度之大是惊人的,也是罕见的,在其他行业还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儿配方奶粉的公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査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细则》(2013年版)等。
“我们从政府的这些举措与姿态中,最起码能理解出其释放出来的两个基本信息的内涵:一是说明政府非常重视奶业发展;二是说明中国奶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下,仍然有许多这样那样需要去规范和完善的问题。”王丁棉说,由此可见,我国乳业竞争的关键还是质量安全。
根据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消费者心理变化、行业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宋亮将中国乳业的转型分为乳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时期、信任危机时期、修复时期、磨合并开始良性发展时期4个阶段。2013年正处于信任危机向产业修复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乳业渡过艰难5年、陆续走出低谷并开始向好的关键时期。2014年,政府围绕奶粉行业加大整顿力度,龙头企业加快海外布局,都将为整个产业的快速向好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2013年我国对洋品牌奶粉开出反垄断罚单,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多美滋贿赂医务渠道争夺“第一口奶”事件,以及有假洋鬼子奶粉之称的美素丽儿造假事件,说明洋奶粉并非神话,国产奶粉并非没有机会。
王丁棉表示,暂处下风的国内乳企品牌对外资洋品牌的攻城略地无疑是心有不甘的,但也决不会气馁。他们凭着自己熟国情、熟市场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加强内功与实力建设,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把失去的信任与市场份额重新夺回来。
前后两次推荐会共推出12家国产企业的高端品牌。该协会表示,这是希望消费者认识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改变对国产乳粉的成见。
(编辑:七宝)